Wednesday, November 7, 2012

现实中的Avatar 本南族最后的战役

看着有关于穆仑水坝工程的社会与环境评估报告,我心一沉。

想起我曾看过的“赛德克。巴莱”,或者更久之前风靡全球的“Avatar”,我们很多人曾为弱势者饱受帝国与资本主义者的施虐剥削而愤慨,甚至流泪,当施暴者被团结一致的原住民击倒,许多人的情绪也深深被牵动,感觉正义得以伸张。 



而现实中,大马原住民群体的正义可有伸张?本南族面临灭村灭族的悲惨命运,有谁在乎?看在当朝政府的眼里,这些人不值一哂。 早在数百年前,本南族就聚居于砂州的森林内陆,形成了他们独有的聚落,以其他原住民并无交集。传统上,他们以狩猎以及采集野果为生;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与绿林相濡以沫。1960年代开始,本南族群开始在河流附近定居下来,与邻近的Kayan族轮流在农地上耕种,缓慢地从迁居生活变为定居耕作,而狩猎是他们的本能,就算开拓了农地,捕猎动物仍然是本南族的食物来源之一。 

可想而知,森林与本南人有着深深深深的关系,那是切不掉的韧带。这片土地,有他们的过去与现在。他们奔跑,他们跌倒,他们寻找药物野果,他们熟悉每颗植物的天性,他们摸透每一条林间的路径,他们懂得怎么样在这片天地长长久久地相依为命。那个一向对这些群体视而不见的政权,突然面目狰狞地出现,以发展之名,叫他们让路 - 把这片森林拱手于水坝。 

水坝是什么?对原住民有何意义?对砂州人民有何重要?为了什么,非得毁掉本南族群超过10代人居住的地方? 从9月底开始的封路运动,他们豁出去了。那个赖以为生的地方,那个如母亲一般哺乳着他们的内陆森林,他们准备死于斯的家乡,如同一些本南人一再强调的“如果穆仑水坝开始了,不如叫我们去死!”的声声控诉,一直一直敲打在我们的心上,以为文明社会就是有水有电的钢骨水泥,其实一点也不文明 - 如果这是用消灭他人故乡的方式换取而来的繁华进步。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肚子疼,头昏沉,天啊! - 旅途中不能承受的病

这一两年来频频出国带团,大事件没有,小麻烦倒是不断。巴厘岛就是一例。


在UBUD的前两天阳光明媚,大家都玩的开心买的尽兴。第三天开始,陆续有人投诉身体不舒服,轻则头昏沉人易累,重则上吐下泻。一开始,我还以为只是个案,觉得团友们太娇生惯养,不适应巴厘岛的炎热潮湿而水土不服,后来连一些常常出游的背包客朋友都表示状况不佳,让我不禁惊讶,啊,原来即使不随便吃路边摊都可能导致生病,而旅途中最怕的不是大太阳或刮大风,而是 - 病恹恹!

让我想起来多年前第一次背包走印度北部,在浪漫凄美的泰姬陵面前我直不起腰,频频找厕所要上大号烦不胜烦,但是印度AGRA的厕所。。。实在叫人不敢领教,后来把心一横穿卫生棉出门,就算偶有“大”急也就地解决算了。这段旅程,4位同伴,都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 - 其中一名外表威猛的大哥,病足20天,每天都有气无力地在房门外晒太阳,不想出门;一位60岁的背包婆婆伤风感冒喉咙痛,另一名本来意志最坚强的男生,在Rajasthan的靛蓝城市半夜突然胃痛,清晨赶紧送院打针吃药,躺在病床上痛得畏缩着身子的他,迷蒙的双眼,微张的嘴唇吐出这句话“我想回家,想妈妈!”

北印度之旅,成了我最难忘的旅程。

去年到孟买,跟4个朋友在街边享受看起来脏兮兮但特有风味的小食,5天下来,没事。在即将分别的第六天,我们上了高级餐厅,享用南印度的Thali后,其中3名朋友就飞回大马(听说不是拉就是泻),我们两人继续到加尔各答遛遛,结果同伴阵亡在火车上 - 40小时的车程,足足拉了7,8次;而我,则“死”在加尔各答 - 只要口中一进食,下面就拉屎。5天后,我减去了3公斤毒素,重新做人“轻”装上路。

这段随意出走的“拉屎”经验,没有让我恐惧,可能我天生反骨,觉得宠“坏”自己的胃也是另类的旅游体验。哈~

无论如何,如果在旅途中生病了,该怎么办?很多朋友很担心,保险+打防疫针是出门前少不了的功课,Panadol等药品装备齐全,万一,还是生了病,我的建议就是:一早起来喝2g的Vit C,座右铭是:多晒太阳流点汗,多喝开水早点睡,保持乐观笑呵呵!




Monday, October 8, 2012

金玉华的头头,你在哪里?

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啊,其实是很多的金玉华代理表示,他们对公司信心满满,说来说去都是国行的错,这几天所有的报纸都看得出他们对金玉华无以伦比的信任与爱:

金玉华投资者力挺公司 要求国行还金条 (光华)


代理:對公司信心滿滿‧“金玉華客戶不急套現”(星洲)


黄金投资金玉华被查封:抨国行砸饭碗 代理冀首相正视 (东方)



所有的代理都相信,是国行搞错了,因为金玉华不是一间投资公司,国行凭什么插手?

哦哦,代理们的爱很让人感动,但是爱情有时候不能单方面的一头热,对方若没有反应该怎么办?

是啊,到底金玉华的头头们跑去哪里了?怎么没跟代理们同一阵线,互诉爱意?事情爆发了一星期,所有的头头们都跑去跟TUN马哈迪哭诉了?跟阿JIB嫂还有巫统部长讨回减彩红包了?不然,为什么出来回应媒体或顾客等人的,全是这些看起来不知头不知尾MCC的“代理”?

还有啊,听一些投资者爆内幕,在国行查封前几个星期,金玉华有非比寻常的大优惠,新加入的投资者可以拿到一个月3%的“礼品”!突然回酬这么高,来的这么急,莫非。。。。。。???

我什么都没说,你自己猜。




好回酬,坏投资!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写关于GEVENNA的文章?朋友们都不知道,很多年前的自己,也曾经无知地害人害己。这段惨痛的“投资失败”,让我一度丧失了对人的信任 - 因为劝说我投资的,是当年带我入行从事Public Mutual信托基金的代理前辈Charlie,他在PBB投资界里小有名气,常常当投资论坛的主讲嘉宾为人解说理财之道 - 当年初出社会的自己,对口才便给的他是全然的信任啊。

某一天,他给我看源自于外国的Hedge Fund投资,然后开始动之于利~~

“这个Hedge Fund是世界最好的投资方式之一,现在每年都有超过20%的回酬,所以这家在香港的Hedge Fund投资公司,以每lot 卖RM9500的方式,每个月固定给2%的利息,一年就有24%了,非常划算!”

“为什么是香港?在本地不能注册吗?”我呆呆地问。

“在大马是有许多部门管辖,这类新式的投资方式他们还来不及审核,太慢啦!别理大马政府,我们要赚钱,就是要快。还有,如果你成为代理,每找一人成功投资,你还可以取得每月1%的奖励!你看,你投资一年可得24%,加上叫一人一年又可得12%,叫多几位朋友投资你就发咯。这种零风险的投资计划,很值得推荐给朋友!”

“嗯。。。真的是一点风险也没有吗?”

“你自己看看这些资料!这全是外国的理财杂志的分析文章,每篇都说这是最好的投资!我投资了好几年,现在都赚好几倍啦。告诉你,我自己放了超过好多个lot,如果有事,我不是很惨?放心啦,我做了很多研究了,也跟这家香港公司一直保有联系,他们是正当做生意的,不怕啦,没有风险的,你尽量放手去卖!”

我竟然。。。。相信了。RM9500,我的血汗钱,就掏出来买了小小的一个Lot。我还记得,他有点不屑的眼神。一个Lot!算的了什么??但是对于打工一族来说,那是我们存了好久,拿存款簿出来看时还会偷偷笑的一笔储蓄啊。

之后,很神奇的,每到月底,一笔RM190(RM9500的2%)就会出现在我的PBB户口内。我为之窃喜,4个月后,开始寻找投资者了,而我的表姐,就在我的游说下,同样地买了一个Lot。从此我的银行户口,每月多了RM95 (1%的代理奖励)。

太好了!!太好了!!我要更多的RM95!!!

于是,我找上了另个朋友,EVON。从商多年的她可是厉害角色,我特地邀请Charlie上她办公室解释如果从Hedge Fund中获利。她淡淡地说,不在本国的公司太危险,就拒绝了这个“good deal”。

“太无知了!你的朋友很笨勒,我都说是0风险了,她还担心外国公司?大马人对于Hedge Fund的了解太少了!!” Charlie气愤极了。

我默默无言。心里也在暗骂EVON。

3个月后,每月的RM190+RM95没有准时过账,我问Charlie,他说最近世界经济大坏,可能要再等两三个月,要我放心。再三个月后,只拿过3个月共RM570的表姐问我,发生了什么事,RM190遥遥无期。Charlie说,香港公司有点问题了,现在所有的投资者都拿不到利息了,但是公司的经理非常有诚意,请大家再等一等,全球经济情势好转后一定会遵守诺言继续派息。于是,我们继续等,等,再等。

猜到结局了吧??一直到现在,我的RM190美梦破碎,RM95是梦魇,因为贪图那一点利,拖了表姐下海,两人一起亏了老本,表姐很阿沙力,说钱没了,算啦,没有一句怨言,却让我更加愧疚。唯一的安慰是,幸好EVON拒绝了,不然,我还要承受多少怨怼的眼光?

时光悠悠,几年后,一位同事问我要不要投资Swiss Cash,每月保证回酬,8个月后拿回100%,我问,如此美好的投资,Swiss Cash是怎么赚钱的?每月12.5%回酬,远远把股神巴菲特踢到天边。

”你真的相信吗?我的忠告是,如果你选择盲目乐观,想冒险搏一把,就去吧。但是记得,千万别把家人朋友拖下水,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冒着失去这些亲人好友的险啊,那太不值得了!”

他听了,愣住。这句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Sunday, October 7, 2012

Genneva是个好投资?

最近,关注投资的朋友最新鲜热辣的议题,就是GENNEVA黄金投资案。很多人在争论,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

有人说这类似庞氏骗局,也很多投资人与其代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来力证这是合法的“黄金买卖贸易”。嗯,让我们从头说起,比较容易明白。






首先,你要付出比市价多20%的价格来购买黄金,一开始,你就做了亏本生意。杀头生意有人做,但是为什么你要做蚀本的冤大头?

等等,原来GENNEVA是有给非常优厚的利息,每个月1.8%到2.5%(视你投资的黄金重量而定)。算到尽,一年有30%啊!意思说,如果不算机会成本,不到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赚钱了!问题是,这间公司,有何能耐可以给予一年又一年30%的利息?其销售代理的抽成呢?公司的营运成本呢?各个branch开张时铺天盖地的大场面,请来的重量级嘉宾呢?每年的庆功晚宴的花费呢??保守估计,这间金光闪闪的公司至少要有生一年50%利息的金宝盆才能真正赚钱!该怎么保证50%的回酬?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公司老板们含泪为各位投资者继续生金鸡蛋,而自己口袋一直流血?你相信吗?

而且,很奇怪啊,他们派发的利息,叫Hibah,即是礼品(Gift)之意。利息就利息,为什么要叫礼品?嘿嘿,因为GENNEVA设下了最重要的保护网 - 它不是投资公司,而是黄金买卖公司而已,所以不用向国行注册,也不在大马证劵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国行不应该拿投资公司的规则套在我们的身上。」 (东方日报新闻)

还有,你买的金条,该怎么保证是真的999金条?买的时候是,以后呢?谁敢保证?根据GEVENNA网站资料,4个月后你可以拿回自己的金条,但这项买卖没有“buy back guarantee”, 而其他的金铺也说了,大概用低于20-30的市场价格收购此类金条,稍微会算术的小学生,都懂这真的是亏大了!

看来看去,这项买卖实在风险太大,假使公司老板真的有心做正当生意,看来都要有非比寻常的狗屎运才可。比如,让上天保佑黄金价格一直节节上升啊,一年不可少过50%啊,让我们回顾一下黄金价格的历史 - 过去20年,大概从USD300/oz起到1800/oz,那是多少%?看起来还不错吧,是600%!年回酬率是多少?都只有10%而已。

而GENNEVA从2008年开始营业,当时的黄金价格约USD800/oz,5年来,起了125%,嗯,把复利算下去,每年回酬约20%,这其实是个好投资,但是距离50%的利润,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啊。该怎么补足?再看看这一年的价格差别,去年10月的USD1650到今年9月的USD1800,只起了不到10%!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热血投资人怀抱伟大梦想前扑后继赶上这股黄金热潮,才可能让GENNEVA继续过五关吧?!

可惜啊可惜,当正在看好戏之际,国行就杀到了!这幕戏中之戏,该怎么落幕?要问问各位政要人士了!尤其是大马的前首相TUN马哈迪医生,还有不少部长等等,都曾威风凛凛地为GENNEVA站过台,剪过彩呢!













Monday, August 20, 2012

榕美茶室 三大民族一起“搵食”的老店

在轰轰隆隆神手的拆毁声中,榕美茶室依然老神在在。

 这间老茶室,却也伤痕累累。早期为了扩建苏丹街,一部分的店面被征收,剩下约3分1的狭窄门面,远看起来差点以为它只是其他店铺楼梯的走廊,走进一些,啊,原来是一间古朴的茶室;而且虽然不宽,但非常长且天花板高,不会予人太狭小而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坐满40人左右。



如今,它对面的Ocean超级市场在24小时的拆毁工作中慢慢化为一堆废铁,啜了一口茶,听着这恼人的吵杂声,老板娘陈太端上已经烘好的炭烧面包,握在手上,感受了温热,我慢吞吞地咀嚼着出了炭烧的脆香味。



 “现在,没有年轻人要做茶室了,这种传统的生意,没有冷气,又每天从早忙到晚,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怎么会喜欢?”陈太说,“而且,现在很难找吃了啦,除了老顾客,年轻一辈的都爱到什么old town café之类的地方喝茶上网,我们这里块多钱的kopi,茶水,面包等怎么跟人比??这里租金贵,如果店主再起租,我们都没赚头了。”

陆续有客人进来,包括印度人以及马来同胞。早上有马来档口在卖马来食物,下午换印度老板租借档口卖Nasi Briyani等,裕美可说比1 Malaysia更具有各族“同捞同煲”的情谊。“他们卖食物,我们就卖茶水以及面包咯,大家一起“搵食”咯。反正我们这里不止华人,其他如马来印度熟客也很多,他们啊,还很喜欢我们的早餐配套,泡咖啡加面包以及半熟蛋。” 


十年前从职场上退下的陈太,帮忙丈夫打理榕美,说起上一辈的辛勤与艰苦,她不胜唏嘘。“我家婆很本事,亲力亲为经营这家茶室,含辛茹苦带大7个孩子,我丈夫是大儿子,就帮忙她冲茶,她去世后就理所当然接管这间老店咯,他的弟妹们个个都受到不错的教育,我家婆教育得很好啊,实在很让人佩服。”

而陈家夫妻,也继承了前人辛劳坚毅的个性,每天凌晨4点起床,煲热茶,煮糖水等,约7点开门后就忙到下午3点多关门,又把店面洗刷干净到6点,才能好好休息。



 “现在苏丹街这里政府开工了,我们的生意有少少影响,但是还好,老顾客还是照常光顾,我们小市民只能继续做下去啦,看着办吧!”

看着办,就是老茶室在新时代的洪流里最豁达的坚持。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50年凉茶 人走茶凉

阳光很风骚,天气很热,在吉隆坡溜达的我经过一凉茶档,就顺口说出“凉茶一杯,唔该!” 喝了一杯凉透我身的凉茶,跟老板聊起天来,才惊觉,原来这间外表毫不出色,名叫“壶中天”(嗯,很有气势)的凉茶档,竟然超过50年了!


老板名叫尤俐君,45岁,打从19岁开始,她的后半生就在苏丹街度过。 “我的家公开始在这里卖凉茶,主要是王老吉,菊花茶,还有竹蔗水等,还有卖一些中草药粉以治伤风咳嗽有痰的顾客。”

腼腆的尤俐君轻声地说,“我在80年代生意最好的时候进来帮忙,主要做晚上,我的小姑做早上9点到下午5点。那个时候啊,一杯凉茶5毛钱,我从下午5点接手到晚上11点,可以收到RM300,你说,我卖了多少杯?”

哇,6个小时600杯,她说,早上的生意更好。


交谈之时,一位70多岁的老伯来卖王老吉,他喝了找不到零钱,尤俐君摇摇手说不用了。“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没关系没关系。我们现在都靠老顾客了。熟客就知道我们这里有卖王老吉,因为很多地方都没这味了,太苦了,我们都不加糖的。”

 “可惜啊,现在人客走的走,散的散,喝凉茶的顾客越来越少了啦。之前一天还可卖上100多杯,这几个月建MRT的工程一下来,生意减了一半!一天都收不到一百块了咯。对面关店之后,我看会更糟。”她幽幽地说,小档主的心酸,谁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