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国游玩,同行的旅伴频频向我说睡某某角落感觉不舒服,要求换方向。好奇追问她,什么造成她感觉不舒服??她说,面对着梳妆台的大镜子,或床位靠近窗口或门口,晚上熄灯睡觉时就会开始胡思乱想害怕有妖魔鬼怪在夜半人静时现形。手脚都要盖好,用被褥包紧,这样才有安全感 -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去年喽,跟你去停泊岛,哎,一直不敢告诉你,我在最后一晚临睡前,突然有一个黑影靠近我,然后在我耳边嗝嗝怪笑,我吓得整晚都不敢睡。” 说起来依然心有余悸的她,绘声绘影道:“上几个月前去越南,在一家民宿住下。大约凌晨两三点又有‘那个’ 在门前徘徊,一直听到开锁的声音,最后还有一阵阴风捎过窗帘,我当时被吓破胆了!!”
哦,原来如此。旅行中最不能承受之痛,就是睡不好。若这样担惊受怕的,想必也很疲累。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与一些朋友到福隆港游玩,住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寓,因人数太多,我与另一个朋友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半夜三更,我开始听到厨房有‘人’ 在烧开水的声音,然后一阵咖啡香味在我鼻尖拂过,重覆一次又一次,直到天色微亮,烧开水的声音,以及断断续续的咖啡香味才突然消失。我不敢到厨房一探究竟,只有装睡直到天亮,与朋友谈起,她也一脸惊慌地说:“我四点多突然有尿意而惊醒后,也听到闻到一样的东西,吓得我都不敢上厕所了!!”
几年前,一群朋友到霹雳的某个旅店借宿,一进酒店,就打了个突 -在房间外的长廊尽头,竟然有一个灵牌高挂,檀香缭绕 -这不是太突兀了吗??几个男性朋友挤在一间房通宵打麻将,结果每个人陆续听到敲门声,但开门都不见人影。第二天一早,向隔壁房的女性朋友提起,挂着黑眼圈的两个安娣说:“你们不见鬼影??我们才惨呢!昨天整夜我们都不得好眠,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床边的梳妆台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看不到脸的长发女鬼,一整晚都在梳头!!”
哎哟,灵异事件太多,尤其在酒店,很多人都向我吐苦水,说在旅行时最怕住到“肮脏” 的地方,轻则吃不下睡不好,严重的还有可能中邪失心疯。每次讲到这个话题,我就不由得苦笑,因为自己胆子并不大,而背包旅行让我不得不咬牙学习怎么样与自己的恐惧对话。黑暗的空间或陈旧的家俱会使人容易胡思乱想,所以我找房间首先注意阳光能不能洒进来,整体感觉要良好;住下来后就不要多想,反正夜晚时分头一沾床就赶快入睡,转身就是白昼了。在旅途中我们从不谈鬼怪故事,以免影响心情。
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用科学也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而魑魅魍魉是存在的,我们可能与它们共存在同一空间。但是,相信不等于迷信,我在旅程中保持正面乐观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来来往往的旅客那么多,除非是运气特衰的才会受它们“青睐”。就算中了,“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 就是我的座右铭了。安啦,不要被吓倒了,其实呢,我觉得,人有时比魑魅魍魉更可怕哩。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Monday, October 5, 2009
Saturday, October 3, 2009
风光明媚的海南岛 -小心被宰!!
噢,原谅我放这么煞风景的标题。对于有兴趣到海南岛旅游的朋友,一定要读这篇文章 -不然,你的旅费可能增加了一倍,你还MCC不懂发生了什么事!!
海南岛的三亚,是一个浪漫的天堂,海滩漂亮,美眉性感,海鲜好吃。但是,这么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却也让人步步为营 - 到处都有陷阱,随时踩到地雷,因为掮客多,骗子更多。
不管是自助或是跟团游,事前功课还是做足的好。随团游的朋友,应事先质询本地/当地的旅行社以下几点:
团费包含了什么,不包含的是什么,请列明行程表
整个旅程的购物点有多少
自费的景点是什么,多少钱
酒店的星级是什么,要确定名字
餐点有包括什么,若其中一两餐想自己解决的话可以退回多少
整团大约有几个团友
不然,喜欢感受大自然,悠闲旅游的朋友可能会被多个购物工厂与自费的景点弄得精神疲累钱包紧张;有许多人从海南岛回来之后,就投诉说购物多过观光,食物太差,导游一直威胁团员自费看表演,到购物商店买价格昂贵的当地特产等问题。
而这些投诉更多是在海南岛自助游时在当地看到“散客拼合团” 一时心动而被骗的。许多不合规格的旅行社以超便宜的团费来“哄骗” 这些相信“ 价廉物美” 的游客,三天两晚游人民币150元有的找,包住宿,膳食,景点门票,车费导游服务费等等。。。。我的天,少过RM80可以做到,你真的相信吗??这些超低团费怎么可以做到“物美”呢??所以,千万不要讶异,当你被带到什么水晶博物馆,茶叶厂,当地名产等购物商店慢慢,慢慢逛,直到花了钱,带回大包小包为止。不买??不参与自费项目??你就看导游的脸色是怎样的变化莫测让你精神磨难吧。
而自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用理会三轮或摩托车夫或任何的掮客对你说的,1元带你到海鲜加工广场吃海鲜,或者Taxi司机夸口说带你到什么海鲜自助餐厅,50元吃饱饱等之类的谎言。若被“拐” 到了这些黑店,你要不就掏多几百元,要不就等着几位大汉跟你慢慢“寒喧” 吧!
若又有什么司机跟你说,50元可以带你游玩一整天,可千万别傻呼呼地就上车。若只算油价,50元都不够给了,所以这种“好康”的事背后都有“阴谋” 的 -带你到特产店消费,到海鲜店当凯子,他们的回扣多达50%!
到旅游景区,如果不饿那就别点菜,如果不渴那就别喝椰,什么新鲜的水果也可以免了 - 那全比外面贵上至少一两倍。
若收到掮客分派的什么旅游特价配套传单,看爽后丢掉就好了。什么海南省中国旅行社等等,全都是骗人的;一般正规的旅行社是不会雇用掮客在路上随便拉客的。
哎,看到这里,可别头疼了。给你一些省钱的秘诀;吃海鲜的小贴士:到三亚第一农贸市场买海鲜,然后到加工厂(路边有很多此类的加工厂)烹煮调制,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便宜多了。怕麻烦的朋友,就到河西路的春园海鲜广场或168,这里有新鲜的鱼蚌螺虾蟹等海鲜,任君选择,然后帮各位食客当场加工烹调,味道一流,而且价格公道!要买当地名产?到超级市场去吧,在三亚汽车总站附近的旺豪超市,以及天成货仓都是最佳选择。就在这两个超市的中间,还有一个最出名的夜市:解放路步行街,喜欢血拼的朋友,非来不可。
要到三亚最出名的景点如南山寺,天涯海角,大小洞天,鹿回头,三亚湾等地,有公交车可以抵达;便宜,方便,迅速。建议大家住在海月广场附近的公寓,两人一房大约才需RMB80 (RM40) ,还有阳台可以看海景,一流的享受!其实要玩的开心,又省钱,还是很容易的。记得做好功课,那就万事如意了。祝大家,花得痛快,玩的愉快!
海南岛的三亚,是一个浪漫的天堂,海滩漂亮,美眉性感,海鲜好吃。但是,这么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却也让人步步为营 - 到处都有陷阱,随时踩到地雷,因为掮客多,骗子更多。
不管是自助或是跟团游,事前功课还是做足的好。随团游的朋友,应事先质询本地/当地的旅行社以下几点:
团费包含了什么,不包含的是什么,请列明行程表
整个旅程的购物点有多少
自费的景点是什么,多少钱
酒店的星级是什么,要确定名字
餐点有包括什么,若其中一两餐想自己解决的话可以退回多少
整团大约有几个团友
不然,喜欢感受大自然,悠闲旅游的朋友可能会被多个购物工厂与自费的景点弄得精神疲累钱包紧张;有许多人从海南岛回来之后,就投诉说购物多过观光,食物太差,导游一直威胁团员自费看表演,到购物商店买价格昂贵的当地特产等问题。
而这些投诉更多是在海南岛自助游时在当地看到“散客拼合团” 一时心动而被骗的。许多不合规格的旅行社以超便宜的团费来“哄骗” 这些相信“ 价廉物美” 的游客,三天两晚游人民币150元有的找,包住宿,膳食,景点门票,车费导游服务费等等。。。。我的天,少过RM80可以做到,你真的相信吗??这些超低团费怎么可以做到“物美”呢??所以,千万不要讶异,当你被带到什么水晶博物馆,茶叶厂,当地名产等购物商店慢慢,慢慢逛,直到花了钱,带回大包小包为止。不买??不参与自费项目??你就看导游的脸色是怎样的变化莫测让你精神磨难吧。
而自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用理会三轮或摩托车夫或任何的掮客对你说的,1元带你到海鲜加工广场吃海鲜,或者Taxi司机夸口说带你到什么海鲜自助餐厅,50元吃饱饱等之类的谎言。若被“拐” 到了这些黑店,你要不就掏多几百元,要不就等着几位大汉跟你慢慢“寒喧” 吧!
若又有什么司机跟你说,50元可以带你游玩一整天,可千万别傻呼呼地就上车。若只算油价,50元都不够给了,所以这种“好康”的事背后都有“阴谋” 的 -带你到特产店消费,到海鲜店当凯子,他们的回扣多达50%!
到旅游景区,如果不饿那就别点菜,如果不渴那就别喝椰,什么新鲜的水果也可以免了 - 那全比外面贵上至少一两倍。
若收到掮客分派的什么旅游特价配套传单,看爽后丢掉就好了。什么海南省中国旅行社等等,全都是骗人的;一般正规的旅行社是不会雇用掮客在路上随便拉客的。
哎,看到这里,可别头疼了。给你一些省钱的秘诀;吃海鲜的小贴士:到三亚第一农贸市场买海鲜,然后到加工厂(路边有很多此类的加工厂)烹煮调制,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便宜多了。怕麻烦的朋友,就到河西路的春园海鲜广场或168,这里有新鲜的鱼蚌螺虾蟹等海鲜,任君选择,然后帮各位食客当场加工烹调,味道一流,而且价格公道!要买当地名产?到超级市场去吧,在三亚汽车总站附近的旺豪超市,以及天成货仓都是最佳选择。就在这两个超市的中间,还有一个最出名的夜市:解放路步行街,喜欢血拼的朋友,非来不可。
要到三亚最出名的景点如南山寺,天涯海角,大小洞天,鹿回头,三亚湾等地,有公交车可以抵达;便宜,方便,迅速。建议大家住在海月广场附近的公寓,两人一房大约才需RMB80 (RM40) ,还有阳台可以看海景,一流的享受!其实要玩的开心,又省钱,还是很容易的。记得做好功课,那就万事如意了。祝大家,花得痛快,玩的愉快!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撰文者:陳雅玲 研究員:賀先蕙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壯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去大自然中苦行,可以幫助心靈成長,是成就個人。當青年失去「闖」的能力,個人與社會的競爭力也會不見。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的代價,掛名贊助英國「空檔年大展」(The Gap Year Show)。
什麼是「空檔年」?它有多重要?從兩位英國王子身上,就可得知一二。
英國威廉王子在入讀大學之前的空檔年,以十個月的時間,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扛木頭、劈木柴、教英語、洗馬桶。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也曾在他的空檔年前往澳洲及非洲遊歷,期間,他在飽受愛滋病困擾的南非小國賴索托停留八週,以手提攝影機,完成一部紀錄片「被遺忘的國度」。二十歲生日當天,這部影片在英國ITV電視台播出。
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
同樣是二○○六年,八月的一個下午,梳著大辮子、身披納西族七星羊皮背飾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帶著她的新書《地球一奔:一個納西女人的環球之旅》,出現在上海書展。
環球第一人潘德明 徒步、騎車,七年走過八萬公里
一九九八年,楊一奔參加了「潘德明環球足跡考察尋訪團」。二十幾位文化界人士,開著四輛車,走過八萬公里,以壯志環遊世界一周。他們住在三十噸貨車改裝的宿營車上,喝不到熱水,吃不到蔬菜,一路顛簸前行。一年半下來,倒的倒,逃的逃,只剩下兩位堅持到最後。其中之一,就是楊一奔。
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媒體、體育界又開始重提潘德明。《地球一奔》的出版,兩代環球壯遊再度引起矚目。因為,全世界第一位以雙腳徒步、騎車,完成環球壯舉的人,就是中國的潘德明。
一九三○年,上海青年潘德明為洗雪「東亞病夫」之恥,決心環繞地球一周。過程中,他始終隨身攜帶一本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包括印度的甘地、泰戈爾等世界名人,都曾在其上簽名。法國總統萊伯朗(Albert Lebrun)、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接見了他,並贈金牌。七年後他剛回國,旋即爆發七七事變,這麼偉大的事蹟就此湮沒在板蕩的亂世裡。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這名詞源自唐朝,那是一個壯遊的時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經,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壯遊之一;連詩聖杜甫都曾在蘇州準備好船,差點東遊到日本,他自傳性的「壯遊詩」就寫道:「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也因為這首詩太有名,留下「壯遊」一詞。
「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偉大的壯遊文化,真的是了不得!」年輕時代也曾在歐洲壯遊的藝術評論家蔣勳指出,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那是真的在邊塞打獵的。「你看李白,他是吉爾吉斯人,可以跑這麼遠到大唐朝來。所以他們的詩,有一種豪邁,有一種氣度,它不是書房裡的詩。」
巧的是,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Grand Tour」,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
十六世紀末,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結束後,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僕,渡過英吉利海峽,到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這場旅行還有個很重要的吸引力——它是一場擺脫了父母束縛又興味盎然的文化盛宴。
到了十九世紀,壯遊已經變為歐洲菁英的成年禮,針對這段壯遊時光,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The Gap Year」(空檔年)。
如今,西方壯遊風氣仍盛,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二○○四年十月,《國家地理》子刊《旅行者》(Traveler)的二十週年紀念特刊「新壯遊」(The New Grand Tour),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新壯遊的方式:環遊世界八十個景點。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根據英國教育暨訓練部的一份報告,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正處於空檔年當中。
報告認為:「空檔年」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的偶像切‧格瓦拉(Che Guevara),是推翻古巴親美獨裁政權的革命家。他要不是在醫學院四年級時,和一位學長騎著重機車,展開了為期九個月,穿越五個國家的萬里壯遊,日後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上沒沒無聞的小醫師。
格瓦拉父親日後出版他那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在前言寫道:「他旅行,不是為了像一般遊客那樣,尋找景色怡人的地方拍照留念,而是為了在沿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體驗民生疾苦,並探尋這些疾苦的源頭。他的旅行是一種社會考察。」
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用腳寫《史記》
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也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蒐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見另文:司馬遷壯遊路線圖)。
要不是壯遊來到中國,廣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國家地理雜誌》等撰稿的Peter Hessler(何偉),可能還像大學時代一樣寫著風花雪月、童年往事。何偉從就讀牛津大學研究所開始,背著睡袋、帳棚,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他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分水陸兩路壯遊,以六個月時間從俄國經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
對這個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與獨到的觀察,一九九八年,他所寫的《消失中的江城》一推出,即獲得「奇里雅馬環太平洋圖書獎」;最新旅遊文學著作《甲骨文》,也榮獲美國二○○六年「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提名。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三、四百年來,西方社會的壯遊傳統,已經沉澱到社會的最底層。
中時旅遊第一個「玩家帶路」的國際專業導遊張榜奎表示,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為、社會規範時,會省思:「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
何偉認為,若是有更多美國人曾在世界各地壯遊,「了解那塊地方的歷史、文化,那麼今天就不會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他指出,有壯遊傳統的歐洲,比美國更接受聯合國這種國際組織,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識。
回頭來看中國,蔣勳感慨表示,我們的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
根據史書,明成祖在位時(西元一四○二至一四二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期之一。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指出,當時米倉的米,多得都發了霉;錢用不完,串錢的繩子都爛了。
然而權力鬥爭,使得明成祖長子仁宗即位後,竟以「經濟空虛」,放棄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將七次出海檔案全部燒毀,還頒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里」的敕令。
「明朝實行鎖國政策後,國勢開始往下滑,民國初年到達谷底。」徐海鵬惋惜的說,中國雖然不乏壯遊的前輩,但從此探險、壯遊的精神喪失,在一九○○年前後半個世紀國力最弱時,不僅在探險的領域缺席,還成為其他國家探險的對象。「壯遊代表一個國家、民族的開創精神。缺乏這股精神,富不過三代,國家也會改朝換代。」今天的中國,已有意重溯壯遊傳統。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三十六位學者、媒體、企業家,花了四十天時間,駕駛越野車隊穿越亞洲八國,抵達印度的那蘭陀。這是為了慶祝「中印友好年」,重走玄奘之路的「中國精神追尋之旅」。
「中國有意識的要恢復他的生命力。」蔣勳指出,中央電視台這幾年大量報導這些活動。「最遺憾的是台灣。當年能夠突破海禁來台的,都不是等閒之輩,我們是最有壯遊背景的。」
單騎走天涯胡榮華 花三年騎過六大洲、四十國
台灣早期確有壯遊精神。台商英語不通,卻敢拎著一個小提箱,帶著樣品全世界跑商展、拜訪客戶。留學生在松山機場揮淚告別父老,非衣錦不還鄉。
一九八○年代,台灣更出現真正的壯遊風潮。一九八四年,胡榮華以三年一個月的時間,騎著他的自行車「藍駝」穿行除了南極大陸以外的六大洲、四十國,總騎程比地球赤道一周還長。「那時台灣經濟剛起飛,社會上一股走出去的雄情壯志。」現在經常指導後進的胡榮華,是台灣近代壯遊第一人。
一九八六年,王瀚橫渡直布羅陀海峽。一九八七年,《自立晚報》舉辦「四壯士環球徒步」活動,以兩年的時間,負重徒步二十二個國家,完成環球徒步一萬五千公里的壯舉,後來出書《走出地平線》。後來,雖然還有單車環球騎士陳守忠等,但壯遊的時間和距離,都無法超越最早的胡榮華。
「救國團過去辦的活動,學生搶破頭;現在辛苦一點的像健行,名額都很難招滿,背包要用車運到下一站。」胡榮華認為,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嬌慣。
「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他指出,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兩胎,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不像以前,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
「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
焊接技士黃進寶 兒子休學,全家騎鐵馬露營環球
也因此,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推動藝術人的「貧窮旅行」;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以十年時間,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他們完成首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使用中國木造帆船,重溯鄭和航跡。
每個人,一生中,都值得有一次壯遊,不管你有沒有錢。有錢人如全世界片酬第二高的英國影星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沒錢者如台灣電焊技術士黃進寶,都是實踐者。
二○○二年七月,黃進寶和同為焊接員的妻子楊麗君,帶著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大兒子黃建家、弘道國中三年級的小兒子黃琮富,暫停工作和學業,以十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鐵馬家庭環球行」。
他們經濟不佳,但爸爸黃進寶決定效法窮和尚只靠一缽一鞋就上路的精神,不僅睡民宿、學校、帳棚,甚至在清真寺、警察局都有過夜經驗。一路上,大兒子負責英語交涉與文字記錄、小兒子負責採購補給、爸爸負責帶隊修車、媽媽負責洗衣煮飯。四人同心協力,以不甚流利的英語,克服了簽證、食宿、異文化造成的誤解等問題。一路下來,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歷練,變得成熟、自信。黃建家曾在奧地利街頭表演扯鈴,賺到第一筆賣藝錢三十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他們在伊朗差點被假警察搶,卻也在德國帕梭市(Passau),由副市長親自解說,帶全家參觀著名建築。在許多人的關懷幫助下,這個平凡的家庭竟然真的圓夢。
「星際大戰首部曲」中飾演「歐比王」的伊旺是二○○五年度全球片酬收入僅次於湯姆.克魯斯的男明星,他的片酬收入折合新台幣高達十一億八千萬元。
儘管伊旺的每一秒鐘都昂貴如黃金,但二○○四年四月,當時三十三歲的他暫別繁華,與友人騎摩托車,從倫敦出發,途經比利時、烏克蘭、俄羅斯、蒙古,並向東渡海到阿拉斯加,抵達紐約,遊歷三萬二千公里。兩人一路上歷經無數驚險,入境烏克蘭後還曾被請到黑道大哥家中作客。
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石油及黃金的大地,教會我這點。」「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伊旺回憶。
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的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該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去壯遊。
这个转载自商业周刊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我喜欢文中所说的“ 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也认同「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更欣赏黃進寶一家人实践梦想的勇气。壮游,一生人真的至少要走一次!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壯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去大自然中苦行,可以幫助心靈成長,是成就個人。當青年失去「闖」的能力,個人與社會的競爭力也會不見。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的代價,掛名贊助英國「空檔年大展」(The Gap Year Show)。
什麼是「空檔年」?它有多重要?從兩位英國王子身上,就可得知一二。
英國威廉王子在入讀大學之前的空檔年,以十個月的時間,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扛木頭、劈木柴、教英語、洗馬桶。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也曾在他的空檔年前往澳洲及非洲遊歷,期間,他在飽受愛滋病困擾的南非小國賴索托停留八週,以手提攝影機,完成一部紀錄片「被遺忘的國度」。二十歲生日當天,這部影片在英國ITV電視台播出。
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
同樣是二○○六年,八月的一個下午,梳著大辮子、身披納西族七星羊皮背飾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帶著她的新書《地球一奔:一個納西女人的環球之旅》,出現在上海書展。
環球第一人潘德明 徒步、騎車,七年走過八萬公里
一九九八年,楊一奔參加了「潘德明環球足跡考察尋訪團」。二十幾位文化界人士,開著四輛車,走過八萬公里,以壯志環遊世界一周。他們住在三十噸貨車改裝的宿營車上,喝不到熱水,吃不到蔬菜,一路顛簸前行。一年半下來,倒的倒,逃的逃,只剩下兩位堅持到最後。其中之一,就是楊一奔。
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媒體、體育界又開始重提潘德明。《地球一奔》的出版,兩代環球壯遊再度引起矚目。因為,全世界第一位以雙腳徒步、騎車,完成環球壯舉的人,就是中國的潘德明。
一九三○年,上海青年潘德明為洗雪「東亞病夫」之恥,決心環繞地球一周。過程中,他始終隨身攜帶一本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包括印度的甘地、泰戈爾等世界名人,都曾在其上簽名。法國總統萊伯朗(Albert Lebrun)、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接見了他,並贈金牌。七年後他剛回國,旋即爆發七七事變,這麼偉大的事蹟就此湮沒在板蕩的亂世裡。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這名詞源自唐朝,那是一個壯遊的時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經,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壯遊之一;連詩聖杜甫都曾在蘇州準備好船,差點東遊到日本,他自傳性的「壯遊詩」就寫道:「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也因為這首詩太有名,留下「壯遊」一詞。
「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偉大的壯遊文化,真的是了不得!」年輕時代也曾在歐洲壯遊的藝術評論家蔣勳指出,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那是真的在邊塞打獵的。「你看李白,他是吉爾吉斯人,可以跑這麼遠到大唐朝來。所以他們的詩,有一種豪邁,有一種氣度,它不是書房裡的詩。」
巧的是,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Grand Tour」,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
十六世紀末,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結束後,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僕,渡過英吉利海峽,到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這場旅行還有個很重要的吸引力——它是一場擺脫了父母束縛又興味盎然的文化盛宴。
到了十九世紀,壯遊已經變為歐洲菁英的成年禮,針對這段壯遊時光,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The Gap Year」(空檔年)。
如今,西方壯遊風氣仍盛,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二○○四年十月,《國家地理》子刊《旅行者》(Traveler)的二十週年紀念特刊「新壯遊」(The New Grand Tour),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新壯遊的方式:環遊世界八十個景點。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根據英國教育暨訓練部的一份報告,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正處於空檔年當中。
報告認為:「空檔年」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的偶像切‧格瓦拉(Che Guevara),是推翻古巴親美獨裁政權的革命家。他要不是在醫學院四年級時,和一位學長騎著重機車,展開了為期九個月,穿越五個國家的萬里壯遊,日後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上沒沒無聞的小醫師。
格瓦拉父親日後出版他那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在前言寫道:「他旅行,不是為了像一般遊客那樣,尋找景色怡人的地方拍照留念,而是為了在沿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體驗民生疾苦,並探尋這些疾苦的源頭。他的旅行是一種社會考察。」
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用腳寫《史記》
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也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蒐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見另文:司馬遷壯遊路線圖)。
要不是壯遊來到中國,廣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國家地理雜誌》等撰稿的Peter Hessler(何偉),可能還像大學時代一樣寫著風花雪月、童年往事。何偉從就讀牛津大學研究所開始,背著睡袋、帳棚,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他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分水陸兩路壯遊,以六個月時間從俄國經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
對這個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與獨到的觀察,一九九八年,他所寫的《消失中的江城》一推出,即獲得「奇里雅馬環太平洋圖書獎」;最新旅遊文學著作《甲骨文》,也榮獲美國二○○六年「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提名。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三、四百年來,西方社會的壯遊傳統,已經沉澱到社會的最底層。
中時旅遊第一個「玩家帶路」的國際專業導遊張榜奎表示,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為、社會規範時,會省思:「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
何偉認為,若是有更多美國人曾在世界各地壯遊,「了解那塊地方的歷史、文化,那麼今天就不會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他指出,有壯遊傳統的歐洲,比美國更接受聯合國這種國際組織,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識。
回頭來看中國,蔣勳感慨表示,我們的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
根據史書,明成祖在位時(西元一四○二至一四二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期之一。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指出,當時米倉的米,多得都發了霉;錢用不完,串錢的繩子都爛了。
然而權力鬥爭,使得明成祖長子仁宗即位後,竟以「經濟空虛」,放棄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將七次出海檔案全部燒毀,還頒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里」的敕令。
「明朝實行鎖國政策後,國勢開始往下滑,民國初年到達谷底。」徐海鵬惋惜的說,中國雖然不乏壯遊的前輩,但從此探險、壯遊的精神喪失,在一九○○年前後半個世紀國力最弱時,不僅在探險的領域缺席,還成為其他國家探險的對象。「壯遊代表一個國家、民族的開創精神。缺乏這股精神,富不過三代,國家也會改朝換代。」今天的中國,已有意重溯壯遊傳統。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三十六位學者、媒體、企業家,花了四十天時間,駕駛越野車隊穿越亞洲八國,抵達印度的那蘭陀。這是為了慶祝「中印友好年」,重走玄奘之路的「中國精神追尋之旅」。
「中國有意識的要恢復他的生命力。」蔣勳指出,中央電視台這幾年大量報導這些活動。「最遺憾的是台灣。當年能夠突破海禁來台的,都不是等閒之輩,我們是最有壯遊背景的。」
單騎走天涯胡榮華 花三年騎過六大洲、四十國
台灣早期確有壯遊精神。台商英語不通,卻敢拎著一個小提箱,帶著樣品全世界跑商展、拜訪客戶。留學生在松山機場揮淚告別父老,非衣錦不還鄉。
一九八○年代,台灣更出現真正的壯遊風潮。一九八四年,胡榮華以三年一個月的時間,騎著他的自行車「藍駝」穿行除了南極大陸以外的六大洲、四十國,總騎程比地球赤道一周還長。「那時台灣經濟剛起飛,社會上一股走出去的雄情壯志。」現在經常指導後進的胡榮華,是台灣近代壯遊第一人。
一九八六年,王瀚橫渡直布羅陀海峽。一九八七年,《自立晚報》舉辦「四壯士環球徒步」活動,以兩年的時間,負重徒步二十二個國家,完成環球徒步一萬五千公里的壯舉,後來出書《走出地平線》。後來,雖然還有單車環球騎士陳守忠等,但壯遊的時間和距離,都無法超越最早的胡榮華。
「救國團過去辦的活動,學生搶破頭;現在辛苦一點的像健行,名額都很難招滿,背包要用車運到下一站。」胡榮華認為,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嬌慣。
「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他指出,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兩胎,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不像以前,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
「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
焊接技士黃進寶 兒子休學,全家騎鐵馬露營環球
也因此,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推動藝術人的「貧窮旅行」;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以十年時間,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他們完成首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使用中國木造帆船,重溯鄭和航跡。
每個人,一生中,都值得有一次壯遊,不管你有沒有錢。有錢人如全世界片酬第二高的英國影星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沒錢者如台灣電焊技術士黃進寶,都是實踐者。
二○○二年七月,黃進寶和同為焊接員的妻子楊麗君,帶著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大兒子黃建家、弘道國中三年級的小兒子黃琮富,暫停工作和學業,以十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鐵馬家庭環球行」。
他們經濟不佳,但爸爸黃進寶決定效法窮和尚只靠一缽一鞋就上路的精神,不僅睡民宿、學校、帳棚,甚至在清真寺、警察局都有過夜經驗。一路上,大兒子負責英語交涉與文字記錄、小兒子負責採購補給、爸爸負責帶隊修車、媽媽負責洗衣煮飯。四人同心協力,以不甚流利的英語,克服了簽證、食宿、異文化造成的誤解等問題。一路下來,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歷練,變得成熟、自信。黃建家曾在奧地利街頭表演扯鈴,賺到第一筆賣藝錢三十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他們在伊朗差點被假警察搶,卻也在德國帕梭市(Passau),由副市長親自解說,帶全家參觀著名建築。在許多人的關懷幫助下,這個平凡的家庭竟然真的圓夢。
「星際大戰首部曲」中飾演「歐比王」的伊旺是二○○五年度全球片酬收入僅次於湯姆.克魯斯的男明星,他的片酬收入折合新台幣高達十一億八千萬元。
儘管伊旺的每一秒鐘都昂貴如黃金,但二○○四年四月,當時三十三歲的他暫別繁華,與友人騎摩托車,從倫敦出發,途經比利時、烏克蘭、俄羅斯、蒙古,並向東渡海到阿拉斯加,抵達紐約,遊歷三萬二千公里。兩人一路上歷經無數驚險,入境烏克蘭後還曾被請到黑道大哥家中作客。
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石油及黃金的大地,教會我這點。」「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伊旺回憶。
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的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該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去壯遊。
这个转载自商业周刊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我喜欢文中所说的“ 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也认同「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更欣赏黃進寶一家人实践梦想的勇气。壮游,一生人真的至少要走一次!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好文共赏: 網路創業夢 300天定成敗
撰文者:林正文
景氣在谷底盤旋,失業人口增加,甚至一些企業面臨營運困難,愈來愈多人將腦筋動到網路創業上。一般人總認為,網路創業的資金成本低,初期不賺錢的時間可以熬得比較久,或者商圈不受地理限制,客戶無遠弗屆,這都是網路創業的魅力。
不過,國內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地圖網站友邁科技總經理卓政儀卻認為,現在雖然是網路創業者的好機會,但是一個網路創業的點子最好能在300天內賺錢,否則無形的人力時間成本仍舊會增加很多營運負擔。
從1998年就進入網路界,三不五時就跟網路界朋友交換創業心得的卓政儀認為,網路行銷的力量很強,但反過來說,如果300天內還不能賺錢,即可能代表本質就是不賺錢的點子,也沒必要再持續投入。
如何在300天內打造一個可以賺錢的網路事業?卓政儀分析可以用以下3個階段:
第1階段》50天內 點子成形期
一個點子的發想在腦袋裡誕生,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是好點子要變成創新服務,甚至透過網頁來呈現,再衍生為獲利模式需要一段發想期。
「很多網站都是小公司開始做起,因為小所以更容易找出獲利模式和降低創業風險,小蝦米才會慢慢長大,甚至對抗大鯨魚,」1998年投入電子商務的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指出。創業者在這階段充滿理想與熱情,不過也需要擬定具體的創業計畫,讓好點子可以逐步執行。
小提醒
這個階段要想到300天內如何賺到錢的經營模式才算完整。以前,很多網路創業者只會想到架設網站後要如何衝高流量,等流量衝高吸引創投資金……,這種模式在現階段已不可行。
第2階段》第51~150天 架設網站期
創業者在點子發想到確立經營模式後,就該著手找技術團隊一起參與,藉由研發人才的投入,一起思考如何把創新架構,能夠在網路上運作。「讓點子變成網頁需要技術,而且必須是能夠讓網頁變『好用』的技術,」卓政儀說。由於網路技術門檻降低,很多網站服務很類似,能夠得到使用者支持而勝出的關鍵就在於好不好用。
小提醒
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架設一個對使用者來說,可以輕鬆達到目的的網站。
第3階段》第151~300天 行銷推廣期
網路行銷該怎麼做?是否需要編列大額的行銷費用?游士逸建議懂得精打細算的創業者,應該善用網路媒介最大的特性,運用免費資源,想辦法用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效果。網路行銷可以分成以下3步驟:
1.口碑行銷:網站的推廣一定要從好朋友開始,可以透過E-Mail的發送,告訴你的親朋好友,有新網站成立,並且誠心地邀請他們使用瀏覽,再給予中肯的建議。如果得到好友的認同,他們自然會把訊息再轉寄出去,漸漸地就會累積人氣。
除了好友外,創業者也可以主動出擊,到達人類型的部落格上去「串門子」,因為達人型的部落格,有高瀏覽人次,創業者藉由發問或是留言方式留下連結,再把人氣引到自己的網站上。
2.聯合其他小型網站:很多網站在成立初期,會發現經常來光顧的可能只是一小群同好,但是要如何走出小眾市場,下一步就是聯合其他友站,而且要找不同性質的網站,藉由互相交換Banner(廣告)的方式,增加曝光機率,可以吸引到更多不一樣的網友。
3.媒體宣傳:網路行銷能夠接觸的對象畢竟有限,如果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知道,最後還是可以透過傳統廣告,例如購買媒體廣告、發送新聞稿。卓政儀指出,網路創業者一旦有新的服務、新點子,想要推廣,可以隨時準備好新聞稿,主動發送給傳統媒體,久而久之也可以提高曝光機會。
小提醒
常去別人家網站串門子,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免費行銷動作。找對符合自己網站族群的網站,多在別人家留言,分享心得,自然而然就得到別人為你宣傳的機會。
「如果經過300天的努力,網站人氣未達預期,自然也不會有明顯獲利,這時創業者恐怕就要有最壞打算,設立停損點。」卓政儀指出,300天是創業執行的指標,若在初期執行階段,網站能開始賺錢,甚至可自給自足,意味著也累積了人氣和知名度,這時候創投資金自然也會隨「人氣」而來,當有了新資金的挹注,網路創業才有機會可以跨出小眾,往下一個成功階段邁進。
網路創業4大迷思
迷思1:網路創業投入門檻低?
事實》
網路創業的型態不同,簡單可分網路開店跟網站經營。就網路開店說,不須先籌措店面裝潢、商品庫存準備金,因此開站初期確實不需太多資金成本。再加上不少網路開店創不少網路開店創業者都是「1人公司」,初期確實可省下人力成本與管銷費用,但忽略了後續的行銷成本。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建議,創業者在預估創業資金時,將開站、人力與行銷3大成本,採取「1:2:3」比例分配,分階段陸續投入,直到建立最佳營運模式。
迷思2:網路無遠弗屆,所以客源會源源不斷?
事實》
網路界競爭相當激烈,如網路界競爭相當激烈,如果以為網站架設好,就自動有人幫忙宣傳,客戶會自動上門,那可是一大錯誤想法。PC Home網路家庭開店事業部總監魏丞慶提醒,「網路創業決勝點在行銷,」可藉由加入大型入口網站的網路平台,利用入口網站資料庫和行銷經驗,「一點一滴累積經驗值,由小而大穩健經營,才會看到網路爆發力帶來的驚喜。」魏丞慶說。
迷思3:網路創業可以穿著睡衣、不出門就能賺錢?
事實》
張庭庭提醒,網路創業者絕對不能有守株待兔的心態,窩在家裡當宅男、宅女。因此她鼓勵網路創業者,應該要積極參與各種展覽、活動,甚至到賣場、市集擺攤,主動接觸人群,再將人氣帶回網路上,「從網路走上馬路,採取走動式行銷,你的網站也才會更容易被看見,」張庭庭說。
迷思4:網路的客戶經營比實體簡單?
事實》
一個負面的評價對網路經一個負面的評價對網路經營者的殺傷力比實體商店嚴重很多。由於網路交易是透過虛擬機制,因此不論銷售的是實品還是服務,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感,而且由信任感累積網友的評價,「一個正面的評價至少可以贏得一個潛在客戶,」魏丞慶說,而且評價累積的速度幾乎和獲利能力成正比,評價高的創業者可以1個月就回本,但是相反地,評價差的店家,可能1個月只有1張訂單。
转载自:商业周刊
景氣在谷底盤旋,失業人口增加,甚至一些企業面臨營運困難,愈來愈多人將腦筋動到網路創業上。一般人總認為,網路創業的資金成本低,初期不賺錢的時間可以熬得比較久,或者商圈不受地理限制,客戶無遠弗屆,這都是網路創業的魅力。
不過,國內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地圖網站友邁科技總經理卓政儀卻認為,現在雖然是網路創業者的好機會,但是一個網路創業的點子最好能在300天內賺錢,否則無形的人力時間成本仍舊會增加很多營運負擔。
從1998年就進入網路界,三不五時就跟網路界朋友交換創業心得的卓政儀認為,網路行銷的力量很強,但反過來說,如果300天內還不能賺錢,即可能代表本質就是不賺錢的點子,也沒必要再持續投入。
如何在300天內打造一個可以賺錢的網路事業?卓政儀分析可以用以下3個階段:
第1階段》50天內 點子成形期
一個點子的發想在腦袋裡誕生,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是好點子要變成創新服務,甚至透過網頁來呈現,再衍生為獲利模式需要一段發想期。
「很多網站都是小公司開始做起,因為小所以更容易找出獲利模式和降低創業風險,小蝦米才會慢慢長大,甚至對抗大鯨魚,」1998年投入電子商務的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指出。創業者在這階段充滿理想與熱情,不過也需要擬定具體的創業計畫,讓好點子可以逐步執行。
小提醒
這個階段要想到300天內如何賺到錢的經營模式才算完整。以前,很多網路創業者只會想到架設網站後要如何衝高流量,等流量衝高吸引創投資金……,這種模式在現階段已不可行。
第2階段》第51~150天 架設網站期
創業者在點子發想到確立經營模式後,就該著手找技術團隊一起參與,藉由研發人才的投入,一起思考如何把創新架構,能夠在網路上運作。「讓點子變成網頁需要技術,而且必須是能夠讓網頁變『好用』的技術,」卓政儀說。由於網路技術門檻降低,很多網站服務很類似,能夠得到使用者支持而勝出的關鍵就在於好不好用。
小提醒
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架設一個對使用者來說,可以輕鬆達到目的的網站。
第3階段》第151~300天 行銷推廣期
網路行銷該怎麼做?是否需要編列大額的行銷費用?游士逸建議懂得精打細算的創業者,應該善用網路媒介最大的特性,運用免費資源,想辦法用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效果。網路行銷可以分成以下3步驟:
1.口碑行銷:網站的推廣一定要從好朋友開始,可以透過E-Mail的發送,告訴你的親朋好友,有新網站成立,並且誠心地邀請他們使用瀏覽,再給予中肯的建議。如果得到好友的認同,他們自然會把訊息再轉寄出去,漸漸地就會累積人氣。
除了好友外,創業者也可以主動出擊,到達人類型的部落格上去「串門子」,因為達人型的部落格,有高瀏覽人次,創業者藉由發問或是留言方式留下連結,再把人氣引到自己的網站上。
2.聯合其他小型網站:很多網站在成立初期,會發現經常來光顧的可能只是一小群同好,但是要如何走出小眾市場,下一步就是聯合其他友站,而且要找不同性質的網站,藉由互相交換Banner(廣告)的方式,增加曝光機率,可以吸引到更多不一樣的網友。
3.媒體宣傳:網路行銷能夠接觸的對象畢竟有限,如果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知道,最後還是可以透過傳統廣告,例如購買媒體廣告、發送新聞稿。卓政儀指出,網路創業者一旦有新的服務、新點子,想要推廣,可以隨時準備好新聞稿,主動發送給傳統媒體,久而久之也可以提高曝光機會。
小提醒
常去別人家網站串門子,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免費行銷動作。找對符合自己網站族群的網站,多在別人家留言,分享心得,自然而然就得到別人為你宣傳的機會。
「如果經過300天的努力,網站人氣未達預期,自然也不會有明顯獲利,這時創業者恐怕就要有最壞打算,設立停損點。」卓政儀指出,300天是創業執行的指標,若在初期執行階段,網站能開始賺錢,甚至可自給自足,意味著也累積了人氣和知名度,這時候創投資金自然也會隨「人氣」而來,當有了新資金的挹注,網路創業才有機會可以跨出小眾,往下一個成功階段邁進。
網路創業4大迷思
迷思1:網路創業投入門檻低?
事實》
網路創業的型態不同,簡單可分網路開店跟網站經營。就網路開店說,不須先籌措店面裝潢、商品庫存準備金,因此開站初期確實不需太多資金成本。再加上不少網路開店創不少網路開店創業者都是「1人公司」,初期確實可省下人力成本與管銷費用,但忽略了後續的行銷成本。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建議,創業者在預估創業資金時,將開站、人力與行銷3大成本,採取「1:2:3」比例分配,分階段陸續投入,直到建立最佳營運模式。
迷思2:網路無遠弗屆,所以客源會源源不斷?
事實》
網路界競爭相當激烈,如網路界競爭相當激烈,如果以為網站架設好,就自動有人幫忙宣傳,客戶會自動上門,那可是一大錯誤想法。PC Home網路家庭開店事業部總監魏丞慶提醒,「網路創業決勝點在行銷,」可藉由加入大型入口網站的網路平台,利用入口網站資料庫和行銷經驗,「一點一滴累積經驗值,由小而大穩健經營,才會看到網路爆發力帶來的驚喜。」魏丞慶說。
迷思3:網路創業可以穿著睡衣、不出門就能賺錢?
事實》
張庭庭提醒,網路創業者絕對不能有守株待兔的心態,窩在家裡當宅男、宅女。因此她鼓勵網路創業者,應該要積極參與各種展覽、活動,甚至到賣場、市集擺攤,主動接觸人群,再將人氣帶回網路上,「從網路走上馬路,採取走動式行銷,你的網站也才會更容易被看見,」張庭庭說。
迷思4:網路的客戶經營比實體簡單?
事實》
一個負面的評價對網路經一個負面的評價對網路經營者的殺傷力比實體商店嚴重很多。由於網路交易是透過虛擬機制,因此不論銷售的是實品還是服務,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感,而且由信任感累積網友的評價,「一個正面的評價至少可以贏得一個潛在客戶,」魏丞慶說,而且評價累積的速度幾乎和獲利能力成正比,評價高的創業者可以1個月就回本,但是相反地,評價差的店家,可能1個月只有1張訂單。
转载自:商业周刊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愚爱
最近看了两则社会新闻,我既愤怒,又心酸;爱错了人,爱错了方式,还是无尤无悔任对方践踏真心。。。。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第一篇:
是来自邻国的新闻。新加坡一双年约70岁的老夫妇,有一男一女。早年供儿子到美国留学,考获硕士文凭后回新国担任高职,让两老自豪不已。两年前儿子结婚了,老夫妇将公寓式组屋转到儿子名下,以为从此可以与儿子媳妇同住,享受天伦之乐。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猜出来了。是的,很典型的不孝子的故事,儿子不但不跟他们同住,还转手把组屋卖掉,之后买下私人公寓准备过新婚二人世界。父母呢??对不起,没有他们的份,“请” 他们搬到出嫁女儿的家。儿子不像话,女儿显然也不皇多让;同住了一年多,嫌年老父母不卫生,不准他们接触小孩,过后更换了屋子大门的锁头,下逐“客” 令,这双老夫妇只好离开。
没有了组屋,储蓄也供孩子读书而所剩不多,以为能养儿防老,结果养儿反被噬,怎么办??两老只好露宿一间学校食堂里的楼梯口,一住就住了几个月。被校方发现了,为了不曝露儿女的身份,怕儿女难堪,还不愿跟媒体见面,只叫校方代表转述他们的经历。
我无法理解的是,这对父母,被遗弃背叛,也不吭一声,还怕事情闹大影响儿女的声誉 - 这种爱,很伟大无私,累苦了自己,成全了儿女的自私享乐,却还是默默无言 - 我可以称之为“愚蠢的爱” 吗??
第二篇:
最近很轰动的酒井法子携儿失踪,被发觉其实是因吸毒被通缉而逃亡,引起了人们的议论纷纷。逃亡四日后,酒井法子自首,坦诚因受丈夫高相佑一劝诱而开始吸食兴奋剂。
本来这类的影星吸毒被捕的新闻已引不起我的注意了,但是,酒井法子与丈夫的爱恨纠葛却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 这个婚姻不但是一个闹剧,还是一个悲剧。11年前,酒井与高相奉子成婚,高相是个处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曾经一段时期酒井与儿子,还被迫与丈夫的情人一起生活。这种畸形的三角关系,可想而知,对一个女人带来多大的伤害。我只能猜测,酒井应该很爱丈夫吧??不然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可以忍受婚姻的不伦与背叛活生生地每天在眼前上演,我甚至推断,她也可能为了挽回丈夫的爱,而任他予取予求 - 甚至与高相一起堕入毒海里沉沦。
这种爱,很让人心酸,但是,很愚蠢吧??我们应该付出,我们可以不怕吃苦,但是,非得要被爱伤害,被人以爱之名践踏自尊,才可以证明深情吗??
伤害自己去“挤” 出不应该付出的爱,等同于你强忍着饥饿,割下自己的肉烹煮给那餐餐大鱼大肉的人享用,那叫愚爱。
第一篇:
是来自邻国的新闻。新加坡一双年约70岁的老夫妇,有一男一女。早年供儿子到美国留学,考获硕士文凭后回新国担任高职,让两老自豪不已。两年前儿子结婚了,老夫妇将公寓式组屋转到儿子名下,以为从此可以与儿子媳妇同住,享受天伦之乐。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猜出来了。是的,很典型的不孝子的故事,儿子不但不跟他们同住,还转手把组屋卖掉,之后买下私人公寓准备过新婚二人世界。父母呢??对不起,没有他们的份,“请” 他们搬到出嫁女儿的家。儿子不像话,女儿显然也不皇多让;同住了一年多,嫌年老父母不卫生,不准他们接触小孩,过后更换了屋子大门的锁头,下逐“客” 令,这双老夫妇只好离开。
没有了组屋,储蓄也供孩子读书而所剩不多,以为能养儿防老,结果养儿反被噬,怎么办??两老只好露宿一间学校食堂里的楼梯口,一住就住了几个月。被校方发现了,为了不曝露儿女的身份,怕儿女难堪,还不愿跟媒体见面,只叫校方代表转述他们的经历。
我无法理解的是,这对父母,被遗弃背叛,也不吭一声,还怕事情闹大影响儿女的声誉 - 这种爱,很伟大无私,累苦了自己,成全了儿女的自私享乐,却还是默默无言 - 我可以称之为“愚蠢的爱” 吗??
第二篇:
最近很轰动的酒井法子携儿失踪,被发觉其实是因吸毒被通缉而逃亡,引起了人们的议论纷纷。逃亡四日后,酒井法子自首,坦诚因受丈夫高相佑一劝诱而开始吸食兴奋剂。
本来这类的影星吸毒被捕的新闻已引不起我的注意了,但是,酒井法子与丈夫的爱恨纠葛却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 这个婚姻不但是一个闹剧,还是一个悲剧。11年前,酒井与高相奉子成婚,高相是个处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曾经一段时期酒井与儿子,还被迫与丈夫的情人一起生活。这种畸形的三角关系,可想而知,对一个女人带来多大的伤害。我只能猜测,酒井应该很爱丈夫吧??不然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可以忍受婚姻的不伦与背叛活生生地每天在眼前上演,我甚至推断,她也可能为了挽回丈夫的爱,而任他予取予求 - 甚至与高相一起堕入毒海里沉沦。
这种爱,很让人心酸,但是,很愚蠢吧??我们应该付出,我们可以不怕吃苦,但是,非得要被爱伤害,被人以爱之名践踏自尊,才可以证明深情吗??
伤害自己去“挤” 出不应该付出的爱,等同于你强忍着饥饿,割下自己的肉烹煮给那餐餐大鱼大肉的人享用,那叫愚爱。
Tuesday, August 18, 2009
斯里兰卡
最近没什么时间更新我的BLOG,上个星期随大马旅游局到霹雳州的务边与FELDA一游,整个行程还算是轻松愉快的。赶完了稿,接下来,我要去斯里兰卡喽~~~十六天。
有了上次忘记日期而赶不到机场到SULAWESI的惨痛教训,我决定醒醒定定,不要再梦游了。
有了上次忘记日期而赶不到机场到SULAWESI的惨痛教训,我决定醒醒定定,不要再梦游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