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16

印度教经典

印度教*的經典很多,包括最早期的吠陀典籍,信徒认为它来自天上,是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神曲,也是永恒的真理與法典。现代的学者认为吠陀形成的年份距今大概是4300到3200年左右。



吠陀典籍依时间性分为《梨俱吠陀》(Rigveda),《耶柔吠陀》(Yajurveda),《裟摩吠陀》(Samaveda),以及《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四部,都是婆羅門祭師精確地口頭傳頌,代代相傳。其內容主要指導如何進行宗教祭祀儀式,包括進行儀式的基本步驟,唱誦神圣咒語,贊美與祈求諸神誦詩,以及教導該用何種語法語音等,這四種文獻合稱“本集” (Samhita)。當時所有的頌歌都是由婆羅門口授相傳超過2000年,一直到中古時期,因為伊斯蘭教傳入印度而感受到威脅的婆羅門才把頌歌咒文寫在棕櫚葉上。

廣義的吠陀典籍還包括焚書(Brahmanas),森林書(Aranyakas)與奧義書(Upanishads)。雖然傳統上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天啟”,但相較吠陀之后廣受歡迎的摩訶婆羅多 (Mahabharata), 羅摩衍多 (Ramayana),尤其是十多億印度人都聽過薄伽梵歌(Bhagavad-Gita)(據說人人家里都有一本),以及數不清的往世書(Puranas),如今在印度絕大部分教徒都不再進行吠陀傳統祭祀儀式如火祭,一般人也沒有閱讀吠陀文本,也沒有祭拜吠陀遠古神祗如雷神與戰神因陀羅(Indra),火神阿耆尼(Agni)等。

因此,印度教沒有所謂絕對權威性的經典,跟伊斯蘭教的可蘭經以及基督教的圣經不同,它有多元混雜的經典文本,不同的典籍的教義或思想可以南轅北轍,因此印度教徒可以自行選擇那一本最適合其天性或者最能啟發而成為自身的”經典“。

*印度教是十九世紀開始西方學者的說法,在這之前稱為婆羅門教。在中文來說,可能更準確的稱法是興都教(Hinduism)

* Rigveda的畫卷照片來自網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