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30多岁的李海牵着十五岁谭菊的手,告别家乡大连,漂洋过海下南洋。当年,他们什么也没有,一个包袱就是所有的家当。
坐船来到吉隆坡后,就在茨厂街一带做小生意 – 卖槟榔,凉茶。忙到夜晚,倒头就睡在楼梯底下。这样锦囊羞涩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勤奋的他们就有了点小储蓄,看着络绎不绝的苦力,小商人,外籍商人等在这一带落脚或经营生意,而让他们填饱肚子的茶楼人声鼎沸,商机味觉灵敏的李海在民国17年注册玉壶轩,以月租RM150租下茨厂街100号的商铺,开始贩卖点心,烧卖,包点,咸水角等食物,谭菊掌柜收银,两夫妻拼手抵足,打响“玉壶轩茶室”的美名。
为了应付来自各地的食客,他们从凌晨4点开始工作,直至晚上才关门。老顾客非常多,在日据年代,日本军人也常到玉壶轩用餐。曾经发生过日本食客因为吃完就走,被谭菊追着他不放,最后日本人被逼还钱的趣事。在李海病重期间,发生了“走私白米”的事件,谭菊代李海被捉入狱。那个波澜扰攘的年代,她担起了最沉重的担子。
70年代,玉壶轩来到了最高峰的时期,门庭若市,尤其在中秋节时节,莲蓉与金腿月饼更是供不应求,大清早就有人排队来抢购新鲜出炉的月饼。当时玉壶轩有40多位工人,一起打拼度过了经济起飞的年代。
1989年,李玉轩(李海儿子)用63万买下这间老店,继续把点心楼经营得有声有色。一直到第三,四代接管茶室的今天,玉壶轩还是许多老吉隆坡人的聚会喝茶的地方;一些外坡人都爱到此会见老朋友,翘起脚,聊天吹水话当年。
然而,老板李慧菁感叹说,目前的生意跌了不少,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辉煌。70年代在Damansara Utama开的分店,也在80年代就关闭。目前,只剩下茨厂街的老店,即使生意大不如前,这间祖业,也让他们不舍放手。直到收到政府的收购信。
90年代茨厂街曾经最火红的成记茶楼结束营业,仿佛象征了传统茶楼的没落;2012年8月29日玉壶轩茶室也在政府的发展计划下收档,是象征了老行业只能留给旧时光,发展就是硬道理?
跟老茶楼好好约会,品尝百年老味道,8月,我用点心烧卖叹时光。
1 comment:
我也覺得玉壺軒的落幕很可惜。
政府的發展方向很讓人質疑。可惜螳螂擋車,這麽富有傳統和歷史的茶樓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必須結束。我和你一樣,同樣在舊址看著下了閘門的玉壺軒嘆息。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