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槟城与马六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内,很多人欣喜若狂,因为对于旅游业,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啊。
于是,我们看到马六甲在急速的变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的天数,增加我们的收入。最后,它彻底地整了容,从古色古香变为俗艳多彩,让很多人错愕,马六甲怎么走样得这样离谱啊??!!
重新粉刷的荷兰街与文化街,改建的古宅店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看起来很美丽,却开始失真;马六甲地标A FAMOSA的城墙,圣保罗教堂的内外壁,被水泥修补的痕迹那么明显,这本来不要紧,但是修复后却带来了更大的破坏,不符合《国际古迹保护及修复宪章》的材料规格,政府有考虑过后果吗??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了美化马六甲河口,竟然把丽江的大水车搬过来,把摩天轮转起来,把假城墙建起来,再放上几具看起来很新的仿古大炮,妈呀,原来马六甲的特色是“ONE WORLD “,因为它又中又西,宜古宜今,满足了所有的外国游客 -却失去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也破坏了它数百年辉煌历史留下的线索。
槟城呢,比马六甲好一点,至少没有浓妆艳抹来吓人,但在古迹保护的工作上,也做得不尽理想。仁爱堂就是一例。
槟城的朋友应该都听过仁爱堂。这间可能是东南亚最老的药材店,200多年来,一瓦一木都沾上了中药的味道。即使现在已空置了几个月的老店,踏足在空荡的店堂里,就有药材味飘香,让人仿若回到百年前,夥计忙着从百子柜中取药,包裹药材;掌柜吆喝着搬运工人把货包好送去外坡,一些老师傅在用脚踩着中药研粉机 - 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怎么样在这里辛勤劳动,而当时的顾客们又是怎么样地依赖着中药行,真实地记载了两百年来华人生活在槟城的原貌。
这间三间的三楼建筑屋,如今已是危楼,维修费太贵,而店租又大幅度上涨,造成了仁爱堂最终被迫搬家。爱护活古迹的人士以及NGO(非政府组织) 都要求政府插手,但是由于费用太高,政府无奈地表示无法可施。怎么办??人人束手无策,只能感叹,若政府没有“不惜代价保护古迹” 的概念与决心,就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也无济于事。
而吉隆坡在2006年发生的蔡正木故居( BOK HOUSE) 被拆毁事件,同样令人伤感。这座白色的西洋与本地结合成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物,典雅浪漫,建立在繁忙而市侩的吉隆坡安邦路上,80年的流金岁月让它古老而更添魅力。从民居豪宅,到后期变身为夜总会与餐厅,它见证了首都的种种变迁,同时它也让人见证了旧时建筑物的种种风采。讽刺的是,正因为它地处市中心,昂贵的地价也毁了它 -业者要起60层高的大厦,政府说YES,完全没考虑过它的历史价值,也没有做任何的努力,拥有80年历史的蔡正木故居,就在神手的摧毁下化为乌有。
还有多少BOK HOUSE,多少仁爱堂即将消失在发展的巨轮下??
没有了这些旧建筑见证历史的光华,抹去了所有有形无形的文化讯息,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够让下一代了解我们阿公阿嬷时代的古早文化吗??
那些一砖一瓦,都是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