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6, 2013

内巷。道地。联丰姐妹档

63岁的杨安娣,背微驼,声音温柔,笑起来很腼腆。

前几个月,因为要处理《走春寻味》的事,所以一直往茨厂街区走。突然发现苏丹街二巷的联丰客家面姐妹档档主杨安娣,所烹煮的纯米老鼠粉,不光滑的表面让人更慢慢细嚼,米香味因而满溢齿颊,好吃,好吃! 

而杨安娣,从少年开始在思士街经营食档到现在,转眼几十年,食客几乎都是熟客。有时我过去坐坐,她还不要收钱呢!大热天时,她静静地叫卖茶水的安娣助手放上一杯凉茶,待要付钱时,才腼腆地笑说:请你的。 

谁说茨厂街区只有外劳?在这里待得最久的人们,活在老街的最内巷。要寻找久违的老味道?到内巷去。没有喧哗,没有欺骗,只有被年岁刻画下的美丽与寂寞。
 

现在不要说



车上放着那首 当年认识你的 我最爱的歌
你问我 怎么了 我说不出来 
你是我最熟悉的  现在却不懂 怎么爱下去
你也许 都不懂 我们都没错


回忆还是很美 你曾给我最多的感动 
我的青春 满满都是你 慢慢的定格
牵手握得好紧  你曾是我的全世界
忘了流浪 忘了那自由  忘了可以放肆

现在躺在你怀抱 感受你体温  我知道我不能说
如果要你放我自由  是我的自私 
不飞走 不漂流  停泊而不快乐  是爱你的代价
现在我 我不要说 你依然温柔 这样致命的温柔

你知道 我的骚动 我的不甘寂寞
现在不要说  不要问 只要抱紧我
这一刻 若是永恒  时间啊不要再走

现在不要说


Wednesday, June 5, 2013

老街的青春


1984年,当时19岁的May,来到中华巷的酿豆腐档当帮手。3年后,嫁给了在茨厂街一起讨生活的小贩,与丈夫顶下了在苏丹街巷利民旅社旁的食档,更名为“伟强驰名烧腊炖汤”, 在苏丹街约占地600平方公尺的地方,一星期七天,从中午忙到晚上八点,天天开档,努力赚钱养家。


“现在生意可差啦!这一两年下来,车站被拆了,旁边的商场建筑也没有了,少了很多客人,哎呀,前年的时候我一天收入可有RM1600以上,现在一天不到RM1000,收入减少了40%,你看我平时都是黑口黑脸的,找不到吃咯!” 爽朗的May姐,说话总是带着笑意,当谈起她的生意,也不禁苦笑。

“我在去年以前,都是做足七天的,现在没有咯,星期天不做生意啦,人影都没有,我出来干嘛?越来越不想做,没有mood了,不如休息!”人潮逐月减少,她说,也不懂可以怎么办?

在80年代,May姐一家人以RM400租下苏丹街的两层店屋,楼下租给别人做生意,楼上自住并分割成很多房间,分租出去,从中赚取租费。在2000年屋租統制(廢除)法令实行后,一夜之间起了一万多,她只有无奈地搬去别处。

“这些年来,这里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小市民只能观望。听说这附近一带很多要被逼迁了吧?需要我们做什么吗?如果需要支持的话,我会出来的!” May姐认真地说。

住上了大半辈子,守着苏丹街,就像他们的青春。将近50的May姐,听着神手轰声隆隆,也许正感慨这些青春没有被岁月带走,却消失在无情的发展轰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