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0, 2012

榕美茶室 三大民族一起“搵食”的老店

在轰轰隆隆神手的拆毁声中,榕美茶室依然老神在在。

 这间老茶室,却也伤痕累累。早期为了扩建苏丹街,一部分的店面被征收,剩下约3分1的狭窄门面,远看起来差点以为它只是其他店铺楼梯的走廊,走进一些,啊,原来是一间古朴的茶室;而且虽然不宽,但非常长且天花板高,不会予人太狭小而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坐满40人左右。



如今,它对面的Ocean超级市场在24小时的拆毁工作中慢慢化为一堆废铁,啜了一口茶,听着这恼人的吵杂声,老板娘陈太端上已经烘好的炭烧面包,握在手上,感受了温热,我慢吞吞地咀嚼着出了炭烧的脆香味。



 “现在,没有年轻人要做茶室了,这种传统的生意,没有冷气,又每天从早忙到晚,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怎么会喜欢?”陈太说,“而且,现在很难找吃了啦,除了老顾客,年轻一辈的都爱到什么old town café之类的地方喝茶上网,我们这里块多钱的kopi,茶水,面包等怎么跟人比??这里租金贵,如果店主再起租,我们都没赚头了。”

陆续有客人进来,包括印度人以及马来同胞。早上有马来档口在卖马来食物,下午换印度老板租借档口卖Nasi Briyani等,裕美可说比1 Malaysia更具有各族“同捞同煲”的情谊。“他们卖食物,我们就卖茶水以及面包咯,大家一起“搵食”咯。反正我们这里不止华人,其他如马来印度熟客也很多,他们啊,还很喜欢我们的早餐配套,泡咖啡加面包以及半熟蛋。” 


十年前从职场上退下的陈太,帮忙丈夫打理榕美,说起上一辈的辛勤与艰苦,她不胜唏嘘。“我家婆很本事,亲力亲为经营这家茶室,含辛茹苦带大7个孩子,我丈夫是大儿子,就帮忙她冲茶,她去世后就理所当然接管这间老店咯,他的弟妹们个个都受到不错的教育,我家婆教育得很好啊,实在很让人佩服。”

而陈家夫妻,也继承了前人辛劳坚毅的个性,每天凌晨4点起床,煲热茶,煮糖水等,约7点开门后就忙到下午3点多关门,又把店面洗刷干净到6点,才能好好休息。



 “现在苏丹街这里政府开工了,我们的生意有少少影响,但是还好,老顾客还是照常光顾,我们小市民只能继续做下去啦,看着办吧!”

看着办,就是老茶室在新时代的洪流里最豁达的坚持。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50年凉茶 人走茶凉

阳光很风骚,天气很热,在吉隆坡溜达的我经过一凉茶档,就顺口说出“凉茶一杯,唔该!” 喝了一杯凉透我身的凉茶,跟老板聊起天来,才惊觉,原来这间外表毫不出色,名叫“壶中天”(嗯,很有气势)的凉茶档,竟然超过50年了!


老板名叫尤俐君,45岁,打从19岁开始,她的后半生就在苏丹街度过。 “我的家公开始在这里卖凉茶,主要是王老吉,菊花茶,还有竹蔗水等,还有卖一些中草药粉以治伤风咳嗽有痰的顾客。”

腼腆的尤俐君轻声地说,“我在80年代生意最好的时候进来帮忙,主要做晚上,我的小姑做早上9点到下午5点。那个时候啊,一杯凉茶5毛钱,我从下午5点接手到晚上11点,可以收到RM300,你说,我卖了多少杯?”

哇,6个小时600杯,她说,早上的生意更好。


交谈之时,一位70多岁的老伯来卖王老吉,他喝了找不到零钱,尤俐君摇摇手说不用了。“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没关系没关系。我们现在都靠老顾客了。熟客就知道我们这里有卖王老吉,因为很多地方都没这味了,太苦了,我们都不加糖的。”

 “可惜啊,现在人客走的走,散的散,喝凉茶的顾客越来越少了啦。之前一天还可卖上100多杯,这几个月建MRT的工程一下来,生意减了一半!一天都收不到一百块了咯。对面关店之后,我看会更糟。”她幽幽地说,小档主的心酸,谁会在乎?


Monday, August 13, 2012

吻别玉壶轩 - 茨厂街老茶室

上世纪20年代,30多岁的李海牵着十五岁谭菊的手,告别家乡大连,漂洋过海下南洋。当年,他们什么也没有,一个包袱就是所有的家当。


坐船来到吉隆坡后,就在茨厂街一带做小生意 – 卖槟榔,凉茶。忙到夜晚,倒头就睡在楼梯底下。这样锦囊羞涩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勤奋的他们就有了点小储蓄,看着络绎不绝的苦力,小商人,外籍商人等在这一带落脚或经营生意,而让他们填饱肚子的茶楼人声鼎沸,商机味觉灵敏的李海在民国17年注册玉壶轩,以月租RM150租下茨厂街100号的商铺,开始贩卖点心,烧卖,包点,咸水角等食物,谭菊掌柜收银,两夫妻拼手抵足,打响“玉壶轩茶室”的美名。 

为了应付来自各地的食客,他们从凌晨4点开始工作,直至晚上才关门。老顾客非常多,在日据年代,日本军人也常到玉壶轩用餐。曾经发生过日本食客因为吃完就走,被谭菊追着他不放,最后日本人被逼还钱的趣事。在李海病重期间,发生了“走私白米”的事件,谭菊代李海被捉入狱。那个波澜扰攘的年代,她担起了最沉重的担子。


70年代,玉壶轩来到了最高峰的时期,门庭若市,尤其在中秋节时节,莲蓉与金腿月饼更是供不应求,大清早就有人排队来抢购新鲜出炉的月饼。当时玉壶轩有40多位工人,一起打拼度过了经济起飞的年代。 1989年,李玉轩(李海儿子)用63万买下这间老店,继续把点心楼经营得有声有色。一直到第三,四代接管茶室的今天,玉壶轩还是许多老吉隆坡人的聚会喝茶的地方;一些外坡人都爱到此会见老朋友,翘起脚,聊天吹水话当年。


然而,老板李慧菁感叹说,目前的生意跌了不少,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辉煌。70年代在Damansara Utama开的分店,也在80年代就关闭。目前,只剩下茨厂街的老店,即使生意大不如前,这间祖业,也让他们不舍放手。直到收到政府的收购信。

 90年代茨厂街曾经最火红的成记茶楼结束营业,仿佛象征了传统茶楼的没落;2012年8月29日玉壶轩茶室也在政府的发展计划下收档,是象征了老行业只能留给旧时光,发展就是硬道理?

 跟老茶楼好好约会,品尝百年老味道,8月,我用点心烧卖叹时光。